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 「兩岸有話說」第200期論壇特別篇「雷勵鋒行」

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 「兩岸有話說」第200期論壇特別篇「雷勵鋒行」

4月25日晚7時,以「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為主題的第200期論壇特別篇「雷勵鋒行」暨首期線下論壇成功舉辦,並在線上平台實時直播。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自2021年5月成立以來,線上及線下共開展200期論壇,超過4萬人次參與,並邀請了超過400位兩岸專家學者作為顧問,提供專業意見,旨在讓世界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正如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的口號和目標所表述的,「立足兩岸,探索世界」,未來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也將持續努力不斷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本期第200期論壇特別篇「雷勵鋒行」暨首期線下論壇,會議除發佈《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2022年海峽兩岸關係藍皮書》等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最新研究成果外,還特別邀請包括時事評論員王炳忠、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理事長吳衣菡、自媒體人張紹群(寒國人)等在內的兩岸專家學者,就「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這一議題展開交流對話,重點探討如何看待催化兩岸關係風險變化的動因、兩岸同胞如何有效推動「動因」朝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轉化、如何看待兩岸關係風險接下來的發展趨勢並有效消除不穩定因素等方面內容,並分享對於兩岸青年如何結合各自領域更好地攜手的思考。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理事長雷希穎,有范創業投資基金聯合發起人范姜鋒擔任本次會議主持人。

會議伊始,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秘書長羅鼎鈞回顧了2022年研究院活動歷程,副秘書長林梓發佈了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2023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及《2022年海峽兩岸關係藍皮書》。研究院發現,在2022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兩岸關係風險指數7.45,較比2021年的7.07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民進黨政府反覆提出「抗中保台」,導致兩岸關係持續惡化,是兩岸風險走高的首要原因。此外,還有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勢力為「台獨」搖旗吶喊,兩岸經貿往來下滑,台灣民眾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過低等不利因素的推動影響。《2022年海峽兩岸關係藍皮書》指出,2022年兩岸關係因為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而受到嚴重干擾。同時台灣經濟增長放緩,對大陸出口萎縮,美國試圖整合美台高科技產業鏈。總之兩岸關係呈現洶湧澎湃之勢。

會議主旨發言中,王炳忠表示,以上兩份報告的內容值得認同和肯定,當前的台海形勢所面臨的風險指數,甚至比1950年以及1996年的台海危機更加嚴峻,當前兩岸軍事實力相差懸殊,風險指數飆升,但台灣人卻對時局漠不關心,甚至比以往更加淡漠。在台灣媒體的刻意掩蓋下,民眾注意力被不斷轉移。此外,美國不斷炒作台灣牌遏制大陸並試圖武裝台灣,最終只會令台灣自食苦果。台灣年輕人思想上最大的迷霧,來自於長期以來台灣媒體的灌輸,讓台灣人盲目地相信台灣體制的「優越性」,陷入意識形態的迷信。實際上台灣人卻不理解每天都在談論的「民主」、「自由」、「尊嚴」的真正內涵。

吳衣菡指出,兩岸關係已經逐漸步入新的階段,有很多隱含式的問題需要得到重視,這也顛覆了自1987年以來兩岸交流的很多制式化想法,研究院的兩份報告在此方面也提供了非常大的理論支持。人為因素的干預是目前兩岸衝突愈發激烈的重要原因。在台的台灣青年,一方面很多人忽略了風險的存在,但也有一部分台灣青年在積極參與兩岸交流。某種程度上,兩岸之間的高風險也是兩岸關係獲得新突破的契機,對於化解瓶頸式的思想衝突是一個很好的時機點。無論是從產業還是經濟面上來說,有了中國大陸的支持,台灣人民必定會過上更好的生活,活得更有尊嚴。

張紹群提出,台灣年輕人被夢幻的政治包裝所欺騙,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台灣政治人物的幫凶,成為他們獲得利益的工具。很多台灣年輕人對於政治的認識非常淺薄,因此對於台灣民眾來說想要扭轉思想首先應該戳破謊言。民進黨多年來持續炒作「抗中保台」,既沒有法理依據也沒有現實效果。寄希望於討好別的國家來換取自己的尊嚴並不現實。台灣民眾想要安居樂業就要勇於掙脫民進黨的騙局,早日面對大陸的崛起以及兩岸統一才是最好的歸宿這一現實。大陸近年來的國際地位在不斷上升,近期甚至促成了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復交,這是目前美國及其他國家都做不到的,也是中國人民真正能夠獲得民族尊嚴和自信的來源。

此外,主持人雷希穎也表示,台灣的人為資訊繭房使得台灣民眾對於真相的感知度並不高,美國利用各種手段對大陸進行施壓,也在不斷激化兩岸關係風險的進一步提升。很多台灣年輕人因為受制於資訊的封閉,形成了自己所謂的資訊舒適圈,其習慣於生活在既有認知當中也源於某種程度上的不自信,其實台灣年輕人應該更自信更勇敢地與大陸交流,才更容易接近對真理的認知,進而理解兩岸可以攜手發展,台灣可以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在兩岸的聯動和實踐中實現自己應有的價值。台灣青年想要暢想未來,以下幾個關鍵詞值得參考。首先是「明確底線」,「台獨」或迷失人群的火中取栗最終只會引火燒身,沒有底線意味著台灣沒有未來。此外,還應具備「獨立思維」,而不是跟隨媒體起舞,一提到大陸就想到「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雷理事長指出,中國大陸的提升依仗的全過程民主的賦能,是一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以及人民民主協商共同推進的發展成果。雷理事長同時還呼籲台灣青年要試著「擁抱世界」,積極主動擁抱全世界的各種資訊,才能有機會進行全面的思考。

范姜鋒提出,研究院的交流從來就不局限於同溫層當中,而是希望能夠透過兩岸專家學者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將自己不同的見解放在開放的平台上去進一步探討,繼而找到更合適的交流方式。台灣人民對於兩岸的比對應該是拚制度,到底誰能為民眾真正地謀福利,讓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目前有很多在大陸創業的台灣青年都憑著自己的堅韌和努力,慢慢地在大陸安居樂業甚至落地生根,他們不僅擁有小確幸,更能擁有大未來,有范基金也願意為更多這樣的台灣青年在創業就業的路上帶來更多的支持。台灣也有很多的長處,台灣青年應帶著這樣的優勢,在大陸的政策支持下更好地尋求人生發展之路,同時也要懂得感恩和反哺,與更多的大陸青年攜手去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會議特邀嘉賓華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助理黃日涵提到,台灣的年輕人應該敞開心扉,拓寬眼界,才能看見更大的世界。兩岸之間應該和平發展,攜手共創未來,兩岸的交流有其必要性,彼此增進瞭解才能降低風險,通過相互的借鑑和學習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

除了與會嘉賓帶來精彩的發言,在線觀眾也積極參與到了議題的提問互動中,觀眾提問涉及對於台灣青年來大陸創業、就業、生活的建議及對於廈門的印象等多方面內容,與會嘉賓悉數作答,現場討論氣氛熱烈,凸顯兩岸青年及學者對於「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議題的高度關注。

其中,王炳忠表示,自己對於廈門最深刻的印象是這裡與台灣的環境很相似,台灣朋友到大陸如果第一站選擇在廈門登陸,那麼融合得會相對更快一些。這裡的經濟活絡程度與台北類似,生活當中的感受又很像台灣的中南部,廈門的海上花園也更加容易讓人覺得熟悉和愜意,廈門的生活節奏沒有特別快,但是空間機會又比台灣多得多。吳衣菡指出,在對大陸不是非常瞭解的情況下,建議台灣朋友可以把廈門作為來到大陸的第一站。廈門與台灣使用著共同的語言閩南語,風土人情更加接近,語言環境也更加親切。廈門與台灣只有一海之隔,這裡可以成為台灣人進入大陸第二個城市之前的一個重要補給站,政府資源的支持以及對民間朋友相關的經驗取經,都可以幫助台灣青年在大陸這片偌大的土地上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城市和發展道路。張紹群提出,在台灣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有人講廈門因為離金門很近,所以遙遙相望廈門外表的光鮮亮麗,只是為了統戰的工具,內部其實並非如此。然而在實際上,無論是基礎設施、城市環境和美食還是便捷的交通工具、優越的就業環境,廈門都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真心建議台灣同胞,無論是單純地到大陸走一走,還是來到大陸發展,首先都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才能拿出自己的優勢在這片沃土上發光發熱。

在會議最後的總結中,王炳忠表示,希望在台灣島內很多已經看清形勢的朋友,未來也能共同努力去喚醒身邊更多的台灣鄉親。吳衣菡指出,未來希望有更多的台灣年輕人能夠勇於面對自我、找尋未來,兩岸之間應該拋棄成見,互相學習。張紹群認為,希望台灣的青年朋友能夠更加自信一些,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一起努力共攀高峰。雷希穎表示,未來中華海峽研究院(香港)在線上及線下的交流安排上也會有新的規劃,將以產業作為切入點更加精准地與台灣的青年群體進行互動交流,暢談兩岸的產業發展並助力兩岸青年的攜手並行。范姜鋒對所有台灣人發出「回家」的號召,「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

通過兩個半小時的線上線下同步交流活動,近2000位兩岸人士匯聚一堂共議「兩岸攜手,互學互鑑,暢想未來」議題,以實際行動推動兩岸交流,為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相關帖子

2024第十五屆東莞台博會圓滿收官,展購成果再創佳績

2024第十五屆東莞台博會圓滿收官,展購成果再創...

陳琬瑩 孫俊傑 報導 9月8日,2024第十五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簡稱“東莞台博會”)圓滿閉幕。本屆展會規模 […]
厦門吃喝玩樂一日遊,竟然還找到了城隍廟

厦門吃喝玩樂一日遊,竟然還找到了城隍廟

今天,我們有幸跟隨台灣青年正言先生的腳步,展開了一場引人入勝的廈門一日遊之旅。從廣東東莞出發,僅需四個多小時的 […]
《2024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警示:歷史高位的風險

《2024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報告》警示:歷史高位...

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深入分析兩岸關係新動態 近日中國海峽研究院(香港)正式發佈了《2024年兩岸關係風險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