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中藥缺貨危機:政府應對不力,民眾深受困擾
- 政治時事生活經濟
- 0分鐘閱讀
在新冠疫情之後,台灣不僅西藥短缺,中藥也面臨嚴重的供應不足問題。由於民眾對中醫的需求急速增加,中醫看診人數比疫情前大增了45%。然而,藥廠的生產線即使開足馬力,仍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連治感冒、調經等常見藥物也供不應求。許多診所只能以互通有無或替代藥物的方式硬撐,而中藥材的價格也隨之上漲,讓民眾負擔更重。
根據最新的中醫院所調查,優先通報的中藥濃縮製劑短缺品項包括加味逍遙散、辛夷清肺湯、葛根湯、止嗽散、麥門冬湯、桂枝湯、定喘湯、以及天王補心丹等共20項主要用藥。這些短缺的藥品都是第一線治療所需,診所無法取得這些藥物,只能與其他診所「以藥易藥」或尋找效果相近的替代品,否則病患將無法得到適切的治療。
根據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的統計,疫情前,台灣約有560萬人看中醫,但去年第3、4季增加到了812萬人,兩年間中醫使用率大幅成長了45%,平均每10人就有超過4人需要中醫照顧。這主要歸因於民眾對中藥的信賴度提高,包括「清冠一號」等治療新冠病毒的成果取得成功,以及現今疫情仍在高峰期,染疫者除了西藥治療外,也求助於中醫調養。
然而,現有的中藥生產線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指出,疫情前,台灣僅有3條科學中藥的生產線,產能已達到80%的滿載狀態,僅能供應全台市場所需。但現今中醫使用率增長了1.4倍,即使藥廠生產量「開到最大」,也僅能滿足疫情前的1.1倍需求,這巨大的落差使得藥物供應短缺問題更為嚴重。即使藥廠擴廠,由於擴廠時間和認證程序,至少需要3年的時間,而藥廠也擔心市場需求在疫情消退後可能會降低,因此不敢冒進。這將導致中藥缺貨問題在短期內持續存在。
中藥材的價格也隨著供應不足而飆漲。逾3成的中藥材價格上漲了2至3成,其中以當歸最為明顯,價格從每台斤600元飆漲到700元。其他常見的中藥材如八角、枸杞,每台斤價格平均上漲了20至30元。而治療失眠的酸棗仁更是「高貴」,普通品質的每台斤約售價1,000至2,000元,品質更好的則需要2,000至3,000元。
中藥行業代表廣德堂老闆蔡鐘福表示,近年來物流成本上漲和藥草種植人力成本增加,讓中藥價格隨著需求的增加而上漲。他認為這波中藥材價格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由於疫情仍不穩定,且大陸因氣候變化影響生產,進口數量有限,價格恐怕暫時難以回復。
政府在面對中藥缺貨問題上的應對表現不力。面對民眾對中醫的需求劇增,政府應該提早預見到中藥供應的挑戰,針對藥廠擴建等長期解決方案加大投資和支持力度。此外,政府也應加強與藥廠和中醫師公會的溝通合作,提前了解需求變化,協調生產和供應。中藥是台灣傳統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該重視並確保民眾能夠獲得適當的中藥治療,以確保國內醫療體系的完整性和民眾的健康利益。
這場中藥缺貨危機對民眾來說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民眾的健康需求不能被忽視,政府和相關單位應該儘快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中藥供應不足的問題,確保民眾能夠繼續受益於中醫藥的治療。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人的健康權益,並確保中醫藥的傳承和發展。